昆明医保举措连续4年入选政府惠民实事-环球热点
2023-02-13 21:00:30 掌上春城

“同城同待”实现病有所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昆明市医保局成立之初,就针对省本级和市本级两个统筹区存在的参保范围及人员、单位缴费比例、住院起付线、居民住院个人自付、最高支付限额、门诊“两特病”待遇等方面的差异,按照全面对标省本级的原则,在确保全市医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对昆明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等相关政策进行相应调整,实现了市本级与省本级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上的统一,进一步消除同城差异。

自2022年起,对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建立了与省本级同步的、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参保覆盖面逐年稳定扩大。2019年12月参保总人数565.04万人,2022年12月参保总人数585.69万人,2022年12月比2019年12月参保人数净增20.65万人,增幅达3.65%。职工、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84.04%、70.26%。

“长护险”为失能人员减负1.74亿元

2021年,昆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工作。探索创新“长护险政策体系、失能等级评定体系、服务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保障体系、基金监管体系、宣传体系”等六大体系,形成了昆明经验,受到国家医疗保障局、省医疗保障局致信感谢,肯定昆明市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出的积极贡献,为国家完善制度顶层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可参考、可借鉴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

2023年云南省本级职工参保人将参照昆明市政策启动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目前,昆明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覆盖全市196.59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2022年全市累计开展失能等级评定16670人,经过评定达到重度失能13921人,评定通过率84%,减轻失能人员经济负担1.74亿元。

信用就医“先看病后付费”

2022年,在全市20家定点医院门诊就医环节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情景落地,为10万名医保参保人提供信用就医购药服务。

目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27家定点医疗机构已正式上线信用就医功能,另外10家省、市、区级公立医院已进行系统改造及联调联试;根据信用就医激活数据,目前已有110560名参保群众激活“信用就医”功能,实现“先看病后付费”。

2023年“信用就医”应用场景将从门诊付费延伸到住院就医付费环节,实现住院免押金模式。同时,推动“信用就医”进一步扩展至省、市、县、镇(乡)各级医疗机构,为全市各层级参保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就医付费服务。

“两病”患者集采用药零负担

2023年,“提高‘两病’患者用药保障水平”被正式确定为昆明市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一。

2023年昆明市医保局以“两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为切入点,探索完善门诊慢性病用药保障机制。通过考察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昆明市“两病”用药保障人群全覆盖,加大“两病”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力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和使用,探索建立昆明市医疗保险免费提供“两病”患者门诊集采用药政策,进一步增强基本医保门诊保障能力,减轻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

经测算,昆明市“两病”患者人数约为59万人,每人每年口服约800元降压药或降糖药。以职工医保起付线300元报销80%,居民医保“两病”无起付线报销50%测算,昆明市医保基金共约支付2.36亿元,参保人共约支付2.36亿元。

昆明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高‘两病’患者用药保障水平”政策实施,将显著减轻“两病”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群众健康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撬动“医保、医疗、医药”改革发展,带动基层医生水平提高,促进分级诊疗。为“两病”患者提供免费基本药物,防止小病变大病,医保资金花了小钱,却守住了人民的健康。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晶蓉

责编:陈鹏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