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拖着病体来到浙江奉化,拖家带口地前往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的墓前。
长长的台阶足有600级,病弱的男子却拒绝了儿子要他乘轿子的请求,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自己爬了上去。
到了墓前,男子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热泪,喊道:“我们回来了!”这个中年男子就是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他祭拜的祖坟,则是他的曾祖母。
(资料图片)
1949年,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从这里离开后,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位蒋家的后人踏足过这里。
蒋介石晚年十分想念老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亲自回去一趟,蒋孝勇此行,带着祖父和父亲的遗志。
“我们回来了”短短五个字,道尽了物是人非的心酸和苦楚。
“蒋家”是当之无愧的政治豪门,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是主政的中流砥柱,可是到了蒋经国的儿子这一代,无论是蒋孝勇还是他的其他兄弟,都没能延续蒋氏家族的辉煌。
蒋家的第三代,不算两个不被承认的私生子,也有三个兄弟,为什么蒋经国会让蒋家的政治香火断在第三代呢?
蒋经国长子蒋孝文:叛逆的接班人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牢牢地把台湾的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了把政权永远掌握在蒋家人的手里,他花了26年的时间苦心培养儿子蒋经国,把他送到江西历练,自己则在台湾为儿子肃清了一切接班的阻碍。
国民党党内不在蒋介石派系下的元老都被蒋介石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白崇禧、孙科、胡宗南、陈诚等人,暗杀的暗杀,流放的流放,蒋介石为传位给儿子蒋经国做足了准备。
蒋经国也不负蒋介石的期望,1975年,蒋介石病逝,蒋经国顺利地接了班,接班时已经60多岁了。
所以蒋经国接班不久,这个位置传给谁就成了迫在眉睫的要紧事。最初蒋介石和蒋经国定下的接班人选是蒋经国的长子蒋孝文。
蒋经国和俄罗斯妻子蒋方良育有三个儿子,长子蒋孝文、次子蒋孝武,还有一个就是文章开头祭祖的三子蒋孝勇。
因为把蒋孝文当作接班的人选,从蒋孝文很小的时候,蒋介石和蒋经国就对他寄予厚望,要求十分严格,稍有不顺从蒋经国的心意,就会招致一顿毒打。
但“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教育方式显然不适合蒋孝文,不知道是因为家里对他太严格导致他变得叛逆,还是因为他本身性格的原因,严厉的管教不仅没有让蒋孝文按照蒋经国的期望成长,还适得其反,让蒋孝文变成了典型的花花公子。
蒋孝文仗着蒋介石和蒋经国的身份地位,在外面闯祸生事,私生活混乱、酗酒、飙车、打架,甚至殴打警察,令祖父和父亲十分头痛。
在高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读书的时候,蒋孝文竟为了在舞厅争夺舞女而打架闹事,被学校勒令停课反省。
蒋经国把蒋孝文送到美国留学,希望蒋孝文脱离家族的庇护后可以有所收敛,但蒋孝文却终日流连酒吧和咖啡厅,无心学习。
直到蒋孝文在美国遇到了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徐乃锦,这才浪子回头,在徐乃锦的督促下,蒋孝文总算稍微收心了。
徐乃锦
蒋家因此对徐乃锦十分满意,同意了蒋孝文和她的婚事,两个人还生下了一个女儿蒋友梅。
回到台湾后,蒋孝文在蒋介石的安排下进入台湾的电力系统工作,还在家族助力下完成了金门岛的电力工程建设工作,为以后接班打基础。
但蒋孝文患有遗传性糖尿病,需要吃药控制血糖,但是仍然放荡不羁,流连酒吧和舞厅,飙车酗酒。
1970年,蒋孝文因酗酒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有一天突然昏迷,脑部受到损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卧病在床19年。
1989年,蒋孝文在台北病逝。
蒋孝武:悬案阻断仕途
眼看着长子接班无望,蒋经国只好把希望转移到次子蒋孝武身上,蒋孝武和哥哥一样,也是个纨绔子弟,性格乖张放纵,喜欢惹是生非。
在台湾读书的时候,蒋孝武无心学习,成绩很差,蒋介石见他不是读书的料,也希望孙辈中能出个军人,就把他也送到了凤山军校就读。
在军校,蒋孝武没有任何进步,依旧仗着自己的家世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于无物,公然搞特殊,还当众侮辱教官,丝毫不把学校和教官放在眼里,学校对他也无可奈何。
好在蒋经国安排蒋孝武去德国留学后,蒋孝武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敛了很多纨绔的习气,这更让蒋介石对这个孙子燃起了希望,认为比起大孙子蒋孝文,蒋孝武还是很有希望继承家族衣钵的。
但是蒋经国却并不是非常看好蒋孝武,蒋孝武和汪长诗结婚后,仍没有改掉不靠谱的性格,经常和汪长诗吵架,还不顾蒋经国公务繁忙,强行要求他给自己评理,蒋经国烦不胜烦。
一次,蒋孝武和汪长诗又爆发了严重的争吵,汪长诗带着孩子离家出走,蒋经国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派了国安局长王永树去机场截停飞机,可蒋孝武却罔顾父亲的苦心,追到机场又和汪长诗吵了起来,让她“滚出台湾”。
王永树只好劝阻蒋孝武,蒋孝武一气之下,竟然掏出手枪指着王永树的脑袋,骂他:“多管闲事。”
这还得了?丢人都丢到外面去了,蒋经国听说后,气得发抖,想“一枪把他打死”。
蒋经国对这个儿子的不满积怨已久,不止一次地说:“他连家里那点事都处理不好,有什么资格管台湾?”
可奈何,蒋介石想培养蒋孝武做接班人,蒋经国也只好配合。
1976年,蒋孝武在蒋介石的安排下进入情报部门,之后还担任了党务、军情、宣传等部门的要职,蒋介石则从中帮助蒋孝武培养自己的心腹,把蒋孝武从政的路铺成了十分平坦的康庄大道。
1980年,蒋孝武出任“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闹出了不少笑话,民众听到“二太子”的恶名就避之不及。
蒋介石为蒋孝武做的这些,是他曾经给蒋经国铺路的老一套,因此尽管蒋孝武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听,蒋经国的下属和外界对于他接任“总统”一事还是比较看好的。
可以说蒋孝武是蒋经国的接班人这件事,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只等蒋经国传位给他了,但是这时却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案,彻底葬送了蒋孝武原本一片光明的仕途。
1984年10月,笔名叫做“江南”的华裔美籍作家刘宜良在三藩市被枪杀,台湾方面立即逮捕了情报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和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仍无法平息悠悠众口。
因为江南是三面间谍,身份背景十分复杂,且是死于台湾情报局雇佣的台湾黑道分子刺杀,这使得台美关系陷入尴尬。
刘宜良
江南是《蒋经国传》的作者,文中内容对蒋经国的家事隐私多有涉及,而且江南正打算着手写《吴国桢传》,势必又会爆出国民党内部和蒋经国的“丑闻”。
江南的遗孀坚持认为江南的死和蒋家脱不开干系,而这些对于蒋家不利的“丑闻”如果暴露于人前,对于谁的影响最大呢?那当然是炙手可热的“接班人”蒋孝武。
舆论对蒋孝武紧追不放,蒋经国也没有办法,为了平息众人的口诛笔伐,只得当众宣布:“蒋家人不会继承总统。”并把蒋孝武送去了新加坡。
蒋经国很懂得趋利避害,这个时候结束蒋家对于台湾政权的统治,无疑是必然的结果,一味地坚持把台湾继续控制在蒋氏家族的手里,才会成为众矢之的。
至此,蒋孝武接管台湾的美梦也彻底落空了。
蒋经国去世之后,蒋孝武还被召回台湾,被相关部门逼问是不是江南命案的罪魁祸首,可见失去权力的庇护后,即使是蒋家人也不会再有什么特权。
1991年,蒋孝武患慢性胰腺炎去世,年仅46岁。
蒋经国三子蒋孝勇:成功商人
因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想法,蒋经国的三个儿子都有一段军校就读的时光,蒋孝勇也就曾读于凤山陆军军官学校。
与两个哥哥不同的是,蒋孝勇是三个孩子中最省心的一个,没有沾染哥哥们身上那种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期间名列前茅,蒋介石和宋美龄十分宠爱这个听话的小孙子。
蒋经国也曾评价道:“孝文糊涂,孝武荒唐,孝勇可爱。”
自身的努力加上家族的助力,可以预见蒋孝勇未来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但是一场训练中的意外伤了蒋孝勇的脚踝,前后经历了两次手术,最终因伤势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训练,蒋孝勇从军的梦想破灭了。
但蒋孝勇很快振作起来,另谋出路,他从小在政治世家长大,看惯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利欲熏心,即使大学就读于政治系,却没有从政的打算,倒是对从商感兴趣,而且在经商之道上颇有天赋。
蒋孝勇1973年起任台湾欣欣传播公司董事长,台湾“中央玻璃纤维”公司总经理,玻璃纤维强化塑胶技术协进会筹备会召集人,中兴电工机械公司总经理。
在蒋孝勇的努力下,事业蒸蒸日上,亏空多年的中兴电工也开始盈利,营业额逐年上升,蒋孝勇如愿成了三兄弟中最富有的成功商人。
江南命案发生后,蒋经国知道传位给儿子们的期望已经落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再加上年事已高,身体经常出现问题,蒋孝勇选择回家帮父亲分忧,每天为父亲汇报政治状况,被人称为“地下总统”。
蒋经国去世后,蒋孝勇同样失去了庇护,成为台湾“反蒋”组织的千夫所指,要求追究他的责任。
蒋孝勇带领全家离开台湾,迁往加拿大,后来又在美国居住。
身在异国他乡的蒋孝勇一直思念着千里之外的家乡,据他家里的佣人说,蒋孝勇家里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他只想用中国制造。
两岸关系缓和后,蒋孝勇欣喜若狂,不顾自己已经病重,拖着病体最后一次回到了家乡奉化。
昔日的家已经成了旅游景点,蒋孝勇一家和其他游客一样买了门票,才得以进入老宅,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一切,蒋孝勇百感交集,默默流泪。
在去祭拜曾祖母的路上,蒋孝勇坚持自己爬上了山,上台阶的时候,他感慨万千地对家人说:“这是我回家乡的路,这也是我认祖的路!”
在妻儿搀扶他时,蒋孝勇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短短的五个字,掷地有声。
那时正值李某人执政期间,他频频显露亲日企图,发表独立言论,无意从政的蒋孝勇重回台湾政坛,指责其行为,称其是“披着羊皮的狼”,并表明了自己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
之后再次回到加拿大后,蒋孝勇的病情很快恶化,1996年,蒋孝勇因食道癌去世,年仅48岁。
结语
轰动一时、至今悬而未决的江南案,固然是结束蒋家“传子之路”的重要因素,但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改革开放后民心所向的“民主化改革”。
即便蒋家三子都没有过早离世,那也没有哪个掌权者能一直掌握权柄,改革是历史的必经之路,与其被民众推翻政权,人心向背,不如顺应改革,尚能谋求发展。
蒋经国懂这个道理,蒋家后人也明白。
被问到“为什么离开政坛,举家远走加拿大”的时候,蒋孝勇回答:“我们家族和中国近代史,过往似乎是连在一起的,但总是要打个‘休止符’的。”
蒋经国三代同堂合影,后排右为蒋孝勇
这才是众望所归,所谓“权力”,从来不会一直属于哪一个执政者,而在于广大人民的心之所向。